家具消费陷阱多 详列清单慎签约

导读:
购买家具不仅是劳心劳力的体力活,更是斗智斗勇的技术活,特别是首次置业的消费者,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陷入各类或明或暗的消费陷阱。家具购买中,消费者会容易掉进哪些陷阱?应该如何避免?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东时记者请来相关专家为您支招。

购买家具不仅是劳心劳力的体力活,更是斗智斗勇的技术活,特别是首次置业的消费者,由于经验不足,很容易陷入各类或明或暗的消费陷阱。家具购买中,消费者会容易掉进哪些陷阱?应该如何避免?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东时记者请来相关专家为您支招。

陷阱1 货不对板

近日,张先生在某家私店购买了一套实木卧室家具,由于款式、颜色、材质都比较满意,便当场下定。

当货到验收时,张先生留了个心眼,请专业朋友过来帮忙,却发现衣柜与在实体店看到的样品大相径庭,“衣柜背面、隔板等部位的颜色、木纹都和面板大不相同,而且敲一敲,听声音可以判断比样板的用材薄很多,好像是颗粒板上贴了实木皮。此外,五金件也没有样板那么光鲜亮丽,仔细辨认才发现销售人员之前承诺的德国进口五金件已变为国产的。”张先生气愤地说,幸好找了专业朋友帮忙验收,否则这些问题根本看不出来。

提醒 合同上写明家具具体信息

金海马家居惠州店总经理杨太山说,个别不良商家的样品家具使用真材实料,送给顾客的实际货品却暗藏猫腻,采用偷工减料等方式实施调包计。

杨太山提醒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有质量保障、品牌声誉好的商家,购买产品时注意查看质量检测报告。验收产品时应仔细查看各处细节,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场指出,避免商家抵赖。最好在购买协议、合同上写明家具的型号、尺寸、款式、材质、颜色、交货时间等具体信息。

陷阱2 报价模糊超出预算

陈先生日前看中了一款定制衣柜,因为搞活动,报价非常优惠,每平方米仅需700多元。陈先生当即决定购买,于是交了定金2000元。后来,商家到陈先生家里量好了尺寸并开始着手做,核算总价时,陈先生发现分摊下来,每平方米价格竟要1500元左右。陈先生追问后,工作人员说:“当时销售人员的报价是不含配件、抽屉、封边的,你现在要求加上这些,那就必须得加钱。”陈先生与销售人员极力协商后,对方只答应优惠至1300元/平方米。

提醒 问清报价列好清单

天志家居副总经理欧阳南京介绍,定制家具计价模式一般为: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单价+主配件费用=总价。一些销售人员报价时,往往只说每平方米主体材料的价格,而五金、轨道、推拉门等部件一般另行收费。对于这样的模糊宣传,消费者如果不追问清楚,仅按材料用量计算价格,做出来的成品一定会超出预算。

相关阅读:先买家具还是先装修这是个问题

陷阱3 承诺没兑现

春节前,林女士去逛家具商场,看中一个专柜图册中的一套卧室家具,销售人员说若一次性交全款只需5000元。林女士对材质有点不放心。于是询问是否可把家具用层层压制的多层实木板制作,而非市面上较常用的木屑颗粒板。销售人员当即答应可按林女士的要求选材制作。确认后,林女士交了全款定了该套卧室家具。

一个月后,家具送来了,林女士却发现板材侧面显示是颗粒板,当即拒绝签收。然而销售人员却以没有质量问题为由不退货款。林女士很苦恼,却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销售人员当初的口头承诺未兑现。林女士事后在协商过程中,偷偷录音,并最终在工商部门、媒体的帮助下才把货款追回。

提醒 承诺要有“白纸黑字”

光辉家居CBD总经理林茂通认为,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销售人员的解说和介绍是消费者从了解产品、产生兴趣到完成交易的重要因素。然而部分销售人员为了售出货品、赚取提成,在过程中根据顾客心理对产品大方承诺,待顾客发现问题时却绝口不肯承认之前的承诺,让顾客蒙受经济损失。

对此,林茂通建议广大消费者,在需要销售人员做出承诺时,在合理的情况下不妨用手机录下视频或录音,根据视频等证据依法维护权益。此外,销售人员对产品品质、赠送礼品、优惠力度、售后服务等承诺以落到合同或单据上为准,要有“白纸黑字”的证据在手。

(原标题:避开家具“贴面”陷阱 报总价详列清单 记者周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