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由南康的家具业讲起(上)

导读:
最近去南康参加一个讨论会,会中又有人提出久违了的口号:做大做强、强强联手、产品走向高端等等。

最近去南康参加一个讨论会,会中又有人提出久违了的口号:做大做强、强强联手、产品走向高端等等。

我第一次去南康,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那时候家具厂没有多少,几十家吧,规模都很小;金融危机之后,我又去了,吓一大跳,竟然有几千家。

在金融危机时,广东一些工厂减少订单或关门,南康的工人返乡,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之下创业,各家企业的规模都很小,他们原本是车间主管、技工什么的,一下子变成老板,管理能力肯定不足,市场能力更不足,有许多至今甚至还是广东的东家的承包商,生产一部分产品或零部件。

就这样一群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在南康(他们说是产业集群,我认为他们只是聚集,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怎么可以提出做大做强、强强联手、产品走向高端……之类不切实际的口号?

先说做大做强吧。

过去30年,中国人依靠成本优势,搞大规模制造,工厂越做越大。

这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产品差异化”,都做一样或类似的产品,因此只能靠拼价钱,因此利润越做越低,因此只能扩大生产,来弥补利润不足。

延伸阅读:林作新:没出息

工厂是做大了,凭什么能做强呢?尤其到了今天,经济学者吴晓波,替今后中国的制造业开创了一个模式:

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

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难以找到“价廉物美”的工人了,他说的是难找到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工人(指在某一行业工作三年以上的技工),这种现象,其实现在已逐渐明显,工人不断跳槽,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尤其是90后的工人。

不像过去,有大量的工人供应,企业因此可以很容易扩大,虽然是低层次的扩大。

今天的家具业,成本60%-70%是材料,另外工资占15%-20%,单单这两项,已占成本的80%-85%,剩下百分之十几二十,供企业来运作,利润有多少,一目了然,越来越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地约束了家具企业的扩张。

因此,家具企业要生存(不是做大),必须:

·使产品差异化;

·提高生产力

产品要差异化,首先要求企业主要自我提升,意识到差异化的重要性,才会去请设计师、请专家去改善、去创新……自己意识不到,只靠去抄、去仿,然后低价出售,那企业连生存都困难,甭高唱做大。

目前,南康的家具厂的生产力很低,26万人才产出152亿,人均年生产不到6万,这里边可能有“隐情”,但即使乘以3,也不到人均年生产20万,还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当然和他们规模小、产品层次低、企业主自身受教育层次低、设备简单等等原因有关系。

因此提高生产力才是今天最主要的话题。怎样提高生产力呢?

南康有那么多家具厂,据说有6000家,那就应该引导他们从产业聚集走向产业集群。

其中一个明显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弱联合。这6000家工厂中,有0.5%的企业稍具规模,那就可以以这些稍具规模的企业为核心,和区内小微企业结合,形成一个树形的关系网。

稍具规模的企业,应主要集中力量做设计、做市场,而将中间加工生产的一部分,分包给区内的小工厂,自己只做关键的部分。

日本的办公家具业,这种生产形态十分显著。比如岗村、伊藤喜、国裕等企业,将生产“下受”给许许多多承包厂,这些承包厂又下受、再下受……成为树形。

大企业

下受

(中小企业)

再下受

(小企业)

再再下受

(小微企业)

市场好时,大企业很容易扩大供应,因为,那些再再下受企业还可以再下受,市景不好,先牺牲下端的,因此日本办公家具5-6家大企业,永远屹立不倒、伸缩自如。

这就是强弱联手。

小企业、小微企业,由于只承包做一些小零件,人手少、设备少、管理容易,因此生产力可以提高。

这就是日本的生产力,比我们高出5-8倍的原因之一。

延伸阅读:林作新:由南康的家具业讲起(下)

林作新_1.jpg

作者:林作新博士,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

版权声明:家具迷网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地址。未经许可请勿随意删改文字。 随意删改本站内容,家具迷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