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企业,只会跟着“潮流”跑?

导读:
新浪家居新闻中心的陈田玉写了一篇文章“撕掉网红的标签,定制家居还有多少企业能玩转?” 这文章写得不错,不像我们的“专家学者”,只会跟着“潮流”跑。陈田玉对风靡一时的定制家居,提出了他的观察:这10年来定制家居企业越来越多。

新浪家居新闻中心的陈田玉写了一篇文章“撕掉网红的标签,定制家居还有多少企业能玩转?”

这文章写得不错,不像我们的“专家学者”,只会跟着“潮流”跑。

陈田玉对风靡一时的定制家居,提出了他的观察:

这10年来定制家居企业越来越多,越做越“重”。

听说现在已超过1000家企业做定制家居了,大小企业在全国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因此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净利润一般只在15%—18%之间,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是表示还在下降?),就只有1%—2%的利润,甚至可能无法盈利。

银行的年利率在6%左右,还要以成倍的资产抵押,任何生意,利润低过银行的利息,都是耍流氓!

他在文中提到定制家居越做越“重”,什么是越做越重?就是越做包含的内容越多。

定制餐桌

近十年来定制家具业的出现,是因为:

毛坯房:全世界没有的,因此毛坯房在硬装之后,必须配上厨房柜、衣柜等。在发达国家都只有精装房,衣柜、橱柜、天花板、地板等都做好了,才交房。柜类企业只与开发商做生意,B2B。

空间小:因此对收纳的功能需求大,中国的开发商学香港,搞毛面积,这等于是在帮忙开发商欺骗购房者,因此房产的实际面积非常小,东西没地方放。

在这样的现实之前,大众对定制家具就有了现实的需求。定制家具的出现,是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自然结果。

但为什么会越做越“重”呢?

中国人什么都喜欢搞成运动,在这场定制运动中,越来越多人加入,当然会越来越深化。听说大跃进时,一亩地出千斤粮,然后是万斤粮,一个南瓜几十斤,几百斤,到最后是千斤一个。

于是定制家具——定制家居——全屋定制,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 越走越重。

为了工作顺序与配合:我参观过毛坯房的装修,一间屋子就变成一个工场,做地板的堆了沙子、水泥、瓷砖、木条。做天花板的堆了石膏板、石膏线、石膏、水泥。做家具的,做地暖的……。什么都有,有些地方挤成一团,大部分工作只做一半,场面十分混乱。铺地板的等铺地暖的,做柜子的等铺地板的。

因此,就开始有人提出全屋定制,干脆全部承包了,由一家企业干,由他们统一安排。

全屋定制,先将活揽下来,自己做或分包出去,各环节赚一点,这也是经商之道。

因此,定制家居的活就越做越“重”了。但他们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好这些活吗?陈田玉在文章里说:“在百度搜索某龙头品牌的(投诉)关键词,立刻弹出各种消费者遭遇的问题和麻烦的搜索结果,就有超过200万条,包括生产周期长,定制产品做错货,发不出货、延期单等等。”

不是老听到那些定制的龙头企业在吹牛:什么柔性生产、工业4.0……都去哪儿了?是不是又是南瓜一个一千多斤?

单单定制家具,从接到订单,就得安排人去量尺、设计,生产制作、包装物流、卸货安装,然后是售后服务。

这么复杂的工序,小作坊一次服务一两家人还可以,大企业收许多订单,这要多少人去接手处理?哪里去找那么多“有专长”(不敢讲专业)的人员?因此,活接越多,投诉越多那是肯定的。

这还没完,还要定制家居!还要全屋定制!如果我们有这么多能干的人才,何患芯片做不出来!

因此,“甚至连一些知名品牌的销售,都会开门见山地告诉你:全屋定制有时候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并非有能力全部落地”。

讲白了就是忽悠,不是“有时候”,而是全部不能落地。

陈田玉报导:“所谓的全屋定制,其实是以展厅的样品为准,按业主的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二次设计和重新布局,类似于模块的拆分和组装。业主可以改变定制家具的颜色、尺寸、造型、布局,但基本样子是固定的。”

其实就是改变三聚氰胺刨花板的颜色和尺寸,板式家具有什么造型?

因此,2018年7月8—11日的第20届中国建博会(广州)展会上,占45%展位的定制家具、家居。每家的款式都差不多,甚至一样,材料肯定是一样的,刨花板被讲成实木颗粒板,三聚氰胺纸贴面被讲成“免漆”。总之就是:忽悠!

横向是每家产品一个样,纵向是去年、前年,五年前的产品到现在还是一样。定制家具都玩到这样了,是不是该检讨一下?

家具收纳

怎么检讨呢?让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质。

定制家具是有现实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也在改变。现在推精装修房了,因此业主需要的也只是固定家具:厨房柜、衣柜。除了旧房改造,定制企业应该回到B2B的业务中去。

定制家具的业务,应该是属大企业的大规模制作呢?还是小企业,甚至小作坊的业务?是区域性的业务呢?还是全国性的业务。

从业务流程来看:

接订单—量尺—设计—生产—包装—物流—卸货安装—售后

7—8个流程,而每个流程可能不是一次过就能做好的。因此非常复杂、非常“个人”的,其中除了生产(据说中国人目前已能实行工业4.0,可以柔性生产了真了不起!),其他6—7项工作,还得靠人,碰上麻烦的业主,单单设计就得来回拉锯多次。这样复杂的业务,大型企业能做吗?能做得好吗?

根据去年的年报,三巨头的总营收也不到200亿,占这个市场容量的比例尚不到10%。

——陈田玉

这里说的市场容量,是统计局对规模以上的大企业的统计数字。中国家协的估计就大得多了,因为家协将小规模企业的统计数字也考虑进去。这样市场容量就得乘以2甚至乘以3,那这三个定制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就只有3%—5%了。

那些小企业,小作坊能够生存,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对一服务的业务,板式家具的设计也没什么,只要业主高兴就好。参考资料多得是,生产也简单,有开料、封边、排钻就行了,其他流程,小企业更占优势。

大小企业都用三聚氰胺贴面的刨花板,都用32mm系列的制作工艺和五金件,没有什么不同的。

那定制企业应该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定制企业,在各地方也得有“分店”,否则无法进行那么长的业务流程。唯一可以“中心化”的,可能是生产,可以在一处或数处生产,某些设计也可以部分“中心化”。

然而,由于板式家具的生产,工序简单,就是锯板、封边、钻孔。尽管有人故意将简单复杂化,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定制家具或板式家具,应该是市场导向(Market oriented)还是生产导向(Production oriented)的?

比如手表,当然就是生产导向的,可以在一地从头到尾制作出来,然后运销全球。而家具,尤其是板式家具,我认为应该是市场导向,更何况是定制家具。不但是个别市场,甚至是个别人,需要“脸对脸”(Face to face)的服务,你跑全国去“对脸”,难度太大了。

定制家具,尤其是较大的企业,不应该越做越“重”,而应该越做越“轻”,怎么个轻法?

首先,业者必须调整心绪,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能,而应该尽可能减少品类,尽可能减少工序。

有些工序,看起来不难,但却很费事。业者与客户之间,可能得来回沟通几次,而且最后还不一定会让客户满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大企业,会有200万个投诉?就是工序太多,因而问题太多,累死自己,还讨不到个好。

我个人认为,定制家具应该回归到其本身的擅长,主要是两个品类:厨房柜:这是定制业务的专长,国外的定制类,也以厨柜为开始,至今还在定制。只不过先进国家人工贵,所以模块化了,只在“收尾”,台面方面有更动,其他各组柜子,都还是固定尺寸的。

衣柜:建筑时会预留一个凹处,让定制衣柜镶入。发达国家基本上也会预先计算好尺寸,尽可能可以让家具工厂模块化生产。这方面的生意是B2B,事先应该都得沟通好。

这两类家具,都是板式,不管是刨花板还是中纤板,都可以大量生产。你愿意说成智能化生产也可以,总之十分便捷,成本非常低。

厨柜门及衣柜门,如果不要用板式,或顾客家里其他移动家具为实木、板木类,为求格调统一,通常给专门生产柜门的工厂外包。山东就有专门生产实木厨房柜门、衣柜门的工厂,出口美国的。

我认为这就是定制家具往“轻”里做,和发达国家一样。往“重”做的定制,尤其是所谓全屋定制,都被逐渐淘汰了,中国也是地球上的一个国家,也在发展,不会有例外。

延伸阅读10大关键词:深入理解中国定制家具行业

该属于移动家具的部分,还得让移动家具厂去做,原因:

现在高层公寓,在建筑方面全采用框架结构,梁柱用钢筋水泥,而墙面多为空心砖、砂砖、发泡砖甚至石膏板。因此吊挂力是有问题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定制企业,在客户家吊挂橱柜时,对墙面进行过吊挂测试?有几个企业懂得测试?

国家对吊挂是有测试标准的(见附录),各公寓小区的墙,用的材料都不同。没有经过测试就安装各种柜子在墙上,其实是在冒险。万一柜子掉下来,砸伤、砸死人,不知谁应该负担责任,负什么样的责任。

定制家具主要是满足功能,简单一点讲是收纳,因为房子小,要充分利用空间,因此要利用墙面。

例一:

移动家具

定制家具床尾墙利用

上柜是必须吊挂在墙上的,如果全部放书,那是很重的。

移动家具解决方案:

床尾靠墙家具

移动家具可以利用结构的设计将吊柜附在立柜上,家具与墙面,只须安装防倾倒装置就可以了。

例二:

餐厅的定制家具

上柜一样是吊挂在墙上。

移动家具解决方案:

餐厅家具

移动家具应该向定制家具学习:充分利用空间。

然而移动家具的厂家,更应努力学习结构设计,使家具能“自立”,不必吊挂于墙上。

这样安装也方便,搬迁也方便,而且安全。在设计上,更能达到客户的美学要求,不必像定制家具,只用几块板,没什么变化。

家具设计,本来就包括三个部分:美学、功能、结构,我们现在的设计师,讲美学不知道谁是朱光潜,讲功能要听客户的,而对结构,根本是一无所知。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亚洲家具联合会前会长

(原标题:风口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