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名中国宜家员工瑞典“洗脑”记

导读:
一直觉得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国的立足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一直觉得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国的立足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比如,别的跨国公司都强调要本土化发展,那些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巨头,美国的百思买、德国的万得城等,无一不被指责为源于本土化的失败。

而宜家却是越瑞典化,中国人越喜欢。

1宜家中国_副本

别的实体商场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客流急剧下降。而宜家中国商场周末仍是一片热门景象,这是对那些认为“实体店不行了”的观点最好的回应。

2宜家商场_副本

在刚过去的一周,澎湃新闻记者跟随着64名宜家中国普通员工,一起来到宜家的发源地——瑞典阿姆霍特,参加了“Tillsammans”后,这些曾经的疑惑好像找到了答案。

“朝圣”之旅:拜见89岁创始人英格瓦

“Tillsammans”是一句瑞典语,翻译成中文,就是一起工作、同心协力、患难与共的意思,是宜家核心价值观。

相关阅读:我不喜欢宜家家居

每年,宜家从中国每家门店选拔出3名一线员工参加这一项目,在宜家人心中,这是一次“朝圣”之旅,而在记者看来,这更像是“洗脑”之旅。“洗脑”之旅在第一天就达到高潮。因为这一天,员工们拜访了宜家创始人——英格瓦 .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在阿姆霍特的家,并且见到了89岁的英格瓦本人。

“我觉得这趟瑞典之行太值得了。”一天之后,在向记者转述见到英格瓦的情景时,来自宜家成都商场的冯钰,还兴奋地双颊绯红。

据她说,英格瓦和每一个人拥抱、亲吻,并说他最爱员工。同样上了年纪的英格瓦的女管家问:“知道你们今天为什么来到这里吗?因为英格瓦认为员工是家人,他想和员工分享自己的家。”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吐槽,参观英格瓦的家曾是记者启程前最为期待的,但是,显然,媒体不是英格瓦的家人,他一以贯之地拒绝了媒体的拜访。

中国的员工们在英格瓦家同心协力地垒了石墙,并共进晚餐,英格瓦对大家讲了话。“他一直告诉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误、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冯钰说。

英格瓦的反复告诫其实正是宜家最重要的企业文化,第二天,员工们接触到的宜家故事集,自己用绘画表现价值观等,都围绕这些而展开。

后面两天的行程是去各处参观,有宜家商场和全球唯一的一家折扣店,后者是宜家正在试验的新业态,开业已有两年,销售一些今后不再生产的商品等;也有一些新品在这里试验是否受顾客欢迎。很有趣的是有专门的99瑞典克朗销售区,在这里销售的商品,只要你用蓝色的宜家购物袋能装的下,就全部只售99元。中国办理的宜家会员卡在这里均可使用。

接下来还有宜家工厂,亲眼目睹厨房的门板等商品如何生产出来;宜家商品质量检测中心,这里从供应商选择的原材料开始检测;以及宜家全球第一家商场改造而成的新品展示中心,看到了自行车、冰箱等即将推出的产品;同时,还探访了拍摄宜家产品目录册的巨大摄影棚;拜访了多个宜家瑞典员工的家庭等,接触到宜家商业帝国的每个重要环节。

“宜家的绝对优势就是控制了整个供应链。”宜家瑞典采购部门的同事这样说。

没有员工印名片,奖金都一样的

3宜家的设计中心_副本

瑞典哥德堡市阿姆霍特镇,宜家的设计中心。 CFP 资料

作为一个旁观者,这次旅程让我感到最奇怪的事情,莫过于没有一个宜家员工和我交换名片。“除了需要和外界打交道的公关、店长之外,其他人都不印制名片。”冯钰告诉我,她在宜家工作已经9年,从没印制过名片,因为宜家认为没有必要。

从英格瓦本人开始,宜家将北欧的极简原则渗透到每个毛孔。英格瓦87岁高龄时,还坐着经济舱来到中国,并且不让人接机,自己一个人坐出租车到公司。

据介绍,在宜家,任何一个职位的管理者,都不会配置秘书或者助理,以身作则是英格瓦提倡的又一个价值观。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宜家工作多年的Selin hult说,无论什么职位,大家的奖金是一样的,达成目标,平均分配,真正实现人人平等。我因此也很好奇宜家又靠什么来激励那些管理者,Selin hult说,靠责任和担当意识。这种做法带来的挑战反而是,怎样激发大家愿意担当经理。

四天半行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以每家门店为单位,分组讲述回国后如何将瑞典之行的所见所得传递给更多的员工。

“当你向顾客推销商品时,你其实是在告诉他们关于宜家的故事。”Tillsammans的一位讲师这样告诉大家。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有所了解,宜家何以能在全球复制着它的模式,并逐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

(原标题:宜家为什么能在中国立足:64名中国员工瑞典“洗脑”记 记者: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