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中国与东南亚的家具业

导读:
日本的家具业,人均产值在100万人民币以上,比我们高4-5倍。我们的转型升级,其实就是提高生产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南亚怎能取代中国的地位?除非中国人静止不动了。

前些时候,澳新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由于缅甸等湄公河沿岸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在未来的10-15年之内,东南亚地区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日本的媒体于是很兴奋,日本的《富士产经商报》、《日本经济新闻》大肆报导,《日本经济新闻》更是天天报导又有某某企业,去东南亚投资,或者对东南亚市场的前景的展望等等。

其实他们是在自娱自乐,企业界并没有跟随着他们的音乐跳舞,受访问的企业,都认为:将企业从中国迁到东南亚,并没有形成潮流。深圳一家日资电子产品工厂的负责人表示:几年前曾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因此考虑去越南建厂,但到那边才发现,越南当地经常停电,工厂很难正常生产。同时,越南当地的市场很小,产品只能外销。

澳新银行列了一个表,比较亚洲各新兴经济体的工资水平。

东南亚的家具业

工资固然是生产企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至少还应包括:

——政府的政策;

——基础建设;

——上下游供应链;

——国内市场;

——原材料;

——土地供应

我们还是只讨论家具业,先了解一下东南亚的情况。

根据澳新银行集团的经济学家的研究,到2030年,东南亚有6.5亿人口,其中一半以上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而且新兴的中产阶级,会有很大的消费能力。

我们可以把东盟十国分为三组:

第一组: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

第二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

第三组:新加坡、文莱。

第三组新加坡已属第一世界,工资非常高,土地很小,所以根本不可能发展家具业。文莱人口才20-30万,也不可能搞家具业生产,因此第三组我们不必考虑。

第二组是中等发展国家,已有一定的基础,越南的家具出口,已达中国的10%左右。马来西亚也有很强的生产能力,以下是这几个国家今年的一些统计数据。

东南亚的家具业 2

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28.5%;

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总进口量的40.7%。

东南亚的家具业 3

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48%;

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总进口量的45%。

东南亚的家具业 4

最大的出口国是日本,占总出口量的21.80%;

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总进口量的45.12%。

第二组的越南,不是亚洲家具联合会的会员国,因此手头没有他们的进出口资料,只知道他们的出口,大约是中国的10%,50亿美金,但还是东南亚最大的。

第二组的国家,能承接中国的一部分生产,比如在十年前美国对中国的实木卧房家具进行反倾销之后,越南基本上承接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出口份额。近年来越南的上游供货链,也日趋完整,中纤板也有了,油漆厂、小五金厂都有了,而橡胶木一立方才1600-1800元人民币,比中国便宜1000元左右,因此潜力巨大。

其它国家,只要当地政府想要往这一方面倾斜,应该是很容易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在家具生产方面,已有良好的基础,比如菲律宾的藤家具,质量非常好,泰国的柚木家具,马来西亚的餐桌椅,都做得非常好,价格也有优势。

第三组柬埔寨、老挝、缅甸,除了印度尼西亚之外,其它三国同属湄公河流域的国家,工资非常低,劳动力非常充足,但家具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大多数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

东南亚的家具业 5

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32.49%;

最大的进口国是中国,占总进口量的73.42%。

印度尼西亚本来应该属于第二组别,但我考虑到他们的产业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因此把它放到第三组别。其实,印尼具备了发展家具产业的所有有利条件:

木材资源:有丰富的热带阔叶林,桃花心木、柚木等等。由于早就禁止原木出口,因此国内木材价格很便宜。

土地供应:非常充足。没分工业地、农业地,很多工厂,就在农田中搭起来。由于地处热带,常年炎热,因此工厂只有柱子和屋顶,建筑成本非常低。

人力资源:非常充足。印尼有近四亿的人口,一万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要多少工人有多少工人,并且有世界一流的雕刻技工。

听说税务,只要和当地的村长商量好就行了。发展条件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总发展不起来,产量比马来西亚低呢?我想最主要的是人,印尼人缺少企业家精神。

我去年去了三宝垄、集巴拉等地考察,设备非常简陋,雕刻全用手工,木材干燥更简陋。

相关阅读:菲律宾期望2030年成为东南亚家具出口第一强国

 东南亚的家具业 6

  烘干窑                                          手工雕刻

问他们为什么不用设备,回答几乎一样:“买了设备,没订单怎么办?”,所以宁愿因陋就简,全靠手工。新加坡有人到集巴拉建设现代化烘干窑,结果半夜被人放火烧掉。

大家相互监督,没人敢首先现代化。这样,外销客户无法买那些没有干燥过的家具,恶性循环,只能是今天这样,出口十几亿,只等于中国的一个零头。

中国的家具业,经过这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遥遥领先东南亚各国,总出口超过500亿美元。

东南亚的家具业 7

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27.84%;

最大的进口国是德国,占总进口量的19.89%。

中国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进口国,而整个东南亚的总出口,也不到中国总出口的一半,但近年来,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工资上涨与生产力(TFP)的上升不匹配,成本形成净增长;

——用工太粗放,人均生产力比起发达国家还是相当低,形成招工困难的现象;

——教育没有跟上。没有足够的技工训练学校,因此将来传统手工的木匠,智能设备操作工,程序编写员等,都会非常缺乏。

相关阅读:林作新:在微笑曲线的下端

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或许会更形象地说明问题在哪里:

1.  中国的家具生产量,大约是美国的两三倍。美国人说他们自产50%左右,我不认为,因为任何家具,只要在美国拧上一个螺丝钉,就算美国生产,因此我认为,那些定制的、装修的家具,才真正是美国国内生产的,相当于中国的总生产的30-40%。但他们只有4,972家企业。反观中国,企业数不是美国的三倍,而是十几倍,达到6万家。

2.  日本的家具生产量,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但他们只用了十几万人来生产,我们却用了250万左右的工人,从事家具业的生产,人均生产力他们是我们的4-5倍。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企业数太多了,小企业太多了,同时我们用工太多了。总结一句话,如果我们能够提高生产力,那我们的工人是不缺的,我们的成本,也应该不会太高。

中国的企业,目前正在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不能以放弃传统制造业的优势为代价,而是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来改造传统制造业。

日本的家具业,人均产值在100万人民币以上,比我们高4-5倍。我们的转型升级,其实就是提高生产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东南亚怎能取代中国的地位?

除非中国人静止不动了。

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可以形成互补,比如一些资源型性的特殊材料——藤家具,非印尼莫属。一些禁止出口材质的家具零件,比如湄公河流域的红木,可以在当地制作零件出口中国。

这些活动,相信已有人,或将有人会做,不必什么人去刻意地撮合。

林作新_1.jpg

作者:林作新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亚洲家具联合会前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