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巧制 八仙桌等袖珍家具

导读:
潘师傅家里有一间专门的“工作室”,10多平方米简陋的空间里摆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只橱柜,墙上挂满了规格不同的锯子、凿子、刨子打线尺等工具,不下40件。

家住协民社区大王基巷的花甲老人潘晓明有一样绝技,一双巧手能做出袖珍版的八仙桌、盆景架、凳子等古典家具。他做这些却只为爱好不为财,周围的邻居家里都有他送的小玩意儿。

老木匠巧制袖珍家具

几十年来没断过木工活

“我们家以前是村里的木工‘世家’。”坐在稍显简陋的工作室里,今年60岁的潘晓明笑眯眯地回忆,父亲当年是有名的木匠,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刨木凿卯、合门套窗、修房建院等的木工活非常熟悉,18岁时就跟随父亲正式开始接触木工手艺。

24岁那年,他代替母亲去了色织一厂工作,接触了送衣、辅助、钳工等诸多工种,企业转制后还做过工程项目、煎药师,可做木工这个爱好一直没有断过。“刚学木匠那会儿,跟着父亲到处干木工活,有什么做什么,渐渐爱上了这一行。后来到企业上班,闲暇时没什么事,就会做起父亲当年领他入门的木工活。”这么多年来木工活一直没丢,有空就在家揣摩着做做家具还有小摆件。色织一厂转制后,潘晓明换了时间上更有弹性的工作,木工活反而成了他的“主业”。“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用来做木工。”他说,醉心于此并不为了挣钱,只是觉得有意思,亲友、邻居也经常请他帮忙做做盆景架、小板凳等小家具,他分文不收。

边角料“化腐朽为神奇”

潘师傅家里有一间专门的“工作室”,10多平方米简陋的空间里摆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只橱柜,墙上挂满了规格不同的锯子、凿子、刨子打线尺等工具,不下40件。橱里放着他最新打造的几件微缩家具:大门床、独脚桌、两门橱……轻轻托起,这些家具似乎感觉不到重量,拿在手上,纤毫之处却格外细致:柜门都能打开,门扇都能转动,家具内外都打磨得十分光滑。

在工作台前,他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戴上老花镜,查资料、制图、制样板、安装、打磨……“小件至少2天,大的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他眉飞色舞地说,“不要看看一个小小的摆件,却比做常规尺寸的家具还要费精力,里头全是榫头拼接,完工后根据不同材质、形状刷上清漆。这些木制小件不会用普通的木料,一般都是红木、黄杨木、榉木。”潘师傅从卧室拿出2根迷你版“不求人”说,“这根红木的是整块木头雕出来的,这根榉木的是拼接的,头部我还做了螺旋可以旋下。”但他用的材料不是特意购买的,“大多都是旧家具的废料,以前的棕床垫的木梁就是整根的榉木,有朋友家不要了,就会拆下来送给我。”

延伸阅读:奇特古家具经典半桌的由来

邻居都有他送的小玩意

潘晓明做的这些好东西大多是用来送人的。老村巷里串门的多,有邻居看到了喜欢,潘晓明都会送上一个。亲戚朋友只要开口,他也会送,不但贴工,材料也自己贴。“每天在家里做,喜欢的街坊多,做了就送他们玩玩。”潘师傅说,东西不贵,重要是一片心。

“我尤其喜爱木雕,没事就钻研学习,想把自己的技艺再提升一点。”他笑言,他平时不爱抽烟喝酒打麻将,就把做木工当成强身健体的娱乐项目,多年下来不仅思维灵活,身体也很硬朗。他表示,木匠手艺是传统的民间技艺,现在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有女儿家出嫁,需要打全套家具,现在不时兴了,但我还是喜欢给我女儿做各种小东西,家里的木花盆架子,还有小板凳,那叫一个漂亮。”他希望让更多人感受木工的精妙之处,想用自己的坚持带动更多人,一同参与到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当中。

(记者:王晶  原标题:老木匠巧制袖珍家具 边角木料都能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