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花梨家具史上的五次收藏热

导读:
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形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

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形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黄花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等名贵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它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中华民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黄花梨是明代家具的首选用材,因其加工性能良好,不易开裂变形,经烫蜡之后呈现的暗橙黄色,显得光润、高档,且散发阵阵幽香,因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在我国,黄花梨家具收藏始于明末清初。然而,那时将黄花梨家具作为文化艺术品争相收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发现了黄花梨家具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加以传播,至此,中国传统家具在国际上被人熟知,并掀起了此后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史上的五次高峰。

第一次收藏高峰:西方传教士最先“发现”其价值

明末清初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时,发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具,当时,欧美国家认为,西方的巴洛克家具已经过时,此时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家具风格。正当他们没有新思路、新设想的时候,中国明式家具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中国明式家具造型优美、简练舒展、典雅清新,正是欧美国家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家具风格。至此,中国的明式家具首次在欧美国家盛行,形成了第一次收藏高潮。欧美国家的收藏者如获至宝,争相到中国来买,而这个时候正处在明朝刚刚灭亡之时,亡国之君的东西,普遍地被扫地出门,其中就包括许多宫廷家具。这些被中国新当政者以为晦气而扫地出门的“垃圾”,却被西方人当成了宝贝。这是第一次明式家具收藏热。

第二次收藏高峰:黄花梨家具遭哄抢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清宫廷,皇室的各种艺术品遭到哄抢,他们挑选出珍贵的艺术品带回去收藏,将不能带走的毁掉。此时,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在西方已经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高端家具,士兵们纷纷哄抢中国的家具,争相运往自己的国家。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收藏不是主动性的,而是历史原因被动造成的收藏。这一时期,上好的黄花梨家具被外国人抢走,形成了中国黄花梨家具收藏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第三次收藏高峰:文革时期掀起的破四旧运动

“文革”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弃,“破四旧”、“立四新”,老东西、旧东西一律被扫地出门。在“破四旧”运动中,好多黄花梨家具都被没收,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有的家具库房里放不下,就干脆堆放在外面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淋,一两年之后,家具褪了色、散了架,破烂不堪,也就成了废品。

此时,外国人又瞄准了这个机会,他们通过正当外贸途径向中国外贸机构订货,有多少黄花梨家具就收多少。于是,中国的外贸机构四处搜货,把北京市文物局的黄花梨家具通通贱卖,这是我国黄花梨家具流失海外规模最大的一次。

第四次收藏高峰:为了“外汇”,黄花梨家具被疯狂出售

“文革”结束后,政府落实政策要发还抄家物资,有一批家具回到了主人手中,但也有一大批家具再也找不到主人。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做中介的人,俗称“二道贩子、走私贩子”,家具走私的现象开始出现。

有的外国人收买这些中介,让这些中介人在国内收购黄花梨家具,然后卖给他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收藏家还不多,想收藏,经济能力又不够,即便当时有资金,也禁不住外汇的诱惑。那个时候,人人都想要外汇,所以人们宁愿便宜出售给外国人也不想卖给中国人。

第五次收藏高峰:王世襄推崇明式家具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国的收藏家们有了相对宽松的资金和政策去收藏。可惜为时已晚,因为经历过前四次的哄抢收藏后,中国的黄花梨家具已大部分落入外国人手中。

掀起第五次收藏高峰的,是著名文物收藏夹王世襄。他在1985 年著有《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次收藏高潮比以往几次都厉害,同时走私也更厉害了。“二道贩子”买了王世襄的书,按图索骥,走私的都是精品。

从几次收藏热来看,中国的黄花梨家具收藏高峰其实是外国人一次次掀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黄花梨家具多是海外回流的原因。(作者:胡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