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文化:祸起萧墙并非“墙”

导读:
在央视的《开心辞典》上,有一次某个选手上来以后,连闯十关。最后一道题是:“祸起萧墙”中的“萧蔷”指的是什么。这哥们儿傻了,因为这一题太难了,结果他在这儿翻身落马,让这么一道难题给忽悠下去了,没得上大奖。

在央视的《开心辞典》上,有一次某个选手上来以后,连闯十关。最后一道题是:“祸起萧墙”中的“萧蔷”指的是什么。这哥们儿傻了,因为这一题太难了,让选手在五选一中选答案,备选答案有马头墙、女儿墙等等。结果他在这儿翻身落马,让这么一道难题给忽悠下去了,没得上大奖。

其实萧墙就是屏风,但又有些不同,更类似于入户后见到的影壁。“萧”跟“肃”通假,意思是到萧墙这儿就要庄重、严肃。“祸起萧墙”来源于《论语》:“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祸乱不会发生在外,而是在你们家影壁之内,即内部要出大乱子。如果说“祸起屏风”,那听着就别扭了,但确实是这个意思。萧墙当时的作用,就是为了挡住视线。中国人贵曲不贵直,说话爱绕弯,在家里设计屏风也是一个道理。

关于屏风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宰相,齐国终于成“春秋五霸”中的最早霸主。管仲要在门前建一座影壁,却遭到了反对,因为当时门外影壁是一种礼 制设置,只有君王才有资格拥有。《论语八佾》载,孔子道:“邦群塞门,管氏亦树塞门。……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原来诸侯只能在门内建影壁,《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影壁,又称照壁。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至今仍遍布神州各处,后来它又衍生出来一种家具,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屏风,宋《管造法式屏风》:“照壁屏风骨”。

我国古代的建筑,包括宫殿、寺庙、园林,都不允许一通到底,一定要在中间遮挡一下。过去有的两居室,一开门,正洗脚呢,外人都看得见是绝对不允许的。有的大家族里有时也摆一个落地大帽镜,这同样是由屏风演变而来的。

南唐王齐翰《勘书图》

南唐王齐翰《勘书图》中的围屏

屏风有多种款式。古画上能看到三面围着的叫围屏,一片片衔接起来成组,比较大。过去古人要睡在地上,这种围屏给人强烈的安全感。睡在地上心理上会感觉所有的东西都显得非常高大,人的安全感缺失。如果周围围上屏风,安全感就增强了。

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

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

现在能看到实物的最古老屏风应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彩漆画屏风。一号墓出土的这件云龙纹漆屏风为斫(zhuó)木胎,长方形,屏板下有一对足座加以承托。屏板正面红漆地,绘有一条巨龙穿梭在云层里,龙首上长着两只长耳,龙身绿色,朱绘鳞爪,作飞腾 状。边框饰朱色菱形图案。屏板背面用朱地彩绘几何方连纹,以浅绿色油彩绘,中心部分绘有谷纹璧。据墓葬中的遣策记录,原屏长5尺(折合现在1.2米左 右),高3尺,此屏风是为随葬而制作的冥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彩漆画屏风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彩漆画屏风

地屏是后来出现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单片屏风,即落地成屏。一般高2米多,比较大,往往是视线的中心,坐在地屏前面的一定是主人。如今中南海的国宾接见,领导人身后都有屏风,表明了主人的地位,这个习惯就是两千多年前从古代中国延续下来的。现在的地屏已经有了改进,直接在墙上画一幅大画间接起到屏风的效果。

相关阅读:用屏风布置出中式家居风情

故宫馆藏紫檀边座錾胎珐琅四友图宝座屏风

故宫馆藏紫檀边座錾胎珐琅四友图宝座屏风

古人在春秋两季经常做户外活动,是因为当时没有电,采光不好,人们很少在室内聚会。在清朝中叶之前,绝大部分屋子都非常昏暗。而南方的隔扇,被设计成每扇都能打开,就是为了让外面的光线直接进入屋内,起到照明的作用。直到清代晚期,有了玻璃,屋里的采光效果才逐渐变好。到了春天,大量聚会都安排在庭院,地屏就被摆出来当作聚会的中心点。我们看到的大量实物地屏,在两端都有提手,原因就是它经常要被搬动。

故宫乾清宫陈设的金漆大屏风

故宫乾清宫陈设的金漆大屏风

西方人知道屏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在1996年,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拍卖了一件黄花梨大地屏,成交价约110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大约1000万元,创造了当年中国家具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这件屏风当时在美国拍卖出这个价格让国人感到十分诧异,因为国内一般成交价格也就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