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家具今何处?

导读:
从恭王府流出去的家具主要有两批,一批在戒台寺,另一批是在台北故宫。

从恭王府流出去的家具主要有两批,一批在戒台寺,另一批是在台北故宫。

戒台寺的家具

戒台寺

戒台寺的家具从恭王府流出是有历史背景的。1868年,恭亲王奕帮助慈禧实现垂帘听政后,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地位仅在慈禧太后一人之下。因为他权力太大了,太后怕奕会危极自己的地位,于是找借口撤销了他的一切职务,不让他在军机处行走,而让他回去养病。奕在政界上呆的时间很长,知道慈禧掌握着整个政权,如果关系搞不好,还会危及性命。所以奕以养病为由,躲到西山戒台寺,从此不问政治上的事。

为了表示与权利无关,他将恭王府府邸标志王府地位的青红色堂帘子全部撤下,换成蓝色,以示恭王府与平常百姓家一样,也表示他从此不再问政治上的事。

相关阅读:百年恭王府 半部清代史 精雕续传奇

恭王家具

奕去西山,从恭王府带的都是中低档的家具,跟他的身份是不相符的。按他的身份,亲王享受的家具是宫廷造办处的待遇,家具的图案都是五爪龙,跟皇帝一样。但是他去西山带的都是普通官员所使用的家具,材质主要是红酸枝、铁力木,纹饰也都是普通官宦用的,不是皇室人员专使的。这同样表明他去西山的意图,是为了向慈禧表示,自己已经放弃王位,与平民百姓一样,享受的是百姓的待遇,带走的也是普通的家具。

奕带走的那批家具有60多件,那王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档的红酸枝家具,后来翻了好多档案得知,王府的家具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宫里给亲王配的紫檀家具,这批家具跟宫里皇帝用的档次、规格是一样的,是王爷与他的家眷使用的;第二种是以红酸枝为主的中档家具,这些家具主要是为亲王服务的官吏使用的,是从民间采买的高档家具,同治、光绪年间,主要是采买红酸枝家具给这些官吏使用;第三种是柴木家具,这些家具是王府里的车夫、马夫、打更人、养花的人使用的,这些属于低档家具。当初奕带走的家具材质主要是以红酸枝为主,其中有数量较少的几件高档家具,如紫檀的多宝格、明式黄花梨的盆架等。奕在戒台寺居住了十多年,在那里投了很多钱,开辟了百佛堂,建了牡丹园,过起了与政治不相干的生活。

台北故宫的家具

台北故宫

戒台寺是以中档家具为主,而台北故宫留存的王府家具都是高档家具。台北故宫里有33件王府家具,全是紫檀的,和北京故宫里家具的工艺、纹饰以及规格差不多,这些家具是奕本人以及他的家眷使用的,是按他自己本来的身份定做的。

这批家具的流出也是有历史考证的。1911年清王朝结束了,当时“清史接收委员会”有个官员得到了这批家具,他把这批家具从北京带到了上海。解放前期,经过几次辗转,这批家具又被运到了台湾。这批家具大部份是体积比较小、重要比较轻的,因为这样的家具才更便于长途运输。

恭王家具

70年代,台湾的东吴大学听说有批从恭王府过去的家具,而且绝对是皇室亲王以上的人使用的家具,所以决定由台湾方面出钱来买这批家具。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本来这批家具价值几百万,可当付钱给卖家具的人时,卖家具的人号称自己也是东吴大学的人,所以他一分钱也没有要,人就突然消失了,以后再也找不到了,这些钱后来拔给了东吴大学搞教学。

这33件家具是亲王以及他的家眷使用的,材质为紫檀,纹饰多数为五爪龙。清朝的亲王们被特许使用龙纹,但只能称其为“蟒”或“草龙”。由此可见,台北故宫的这批紫檀家具可谓等级极高且价值不菲。

两批家具,一段皇室兴衰史,今天从这些残留的家具中,似乎还能感受到当时亲王权倾朝野的霸气和后期王室衰败没落的荒凉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