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

导读:
马未都,当年的《青年文学》杂志社编辑,他就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编剧之一。正当电视剧火热播出、观众为剧中故事兴奋连连之时,这位编辑却已经沉浸在另外一种比文学更令他兴奋的事物中,那就是文物收藏。1997年,马未都集合自己众多的藏品,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他自己担任馆长。

马未都,当年的《青年文学》杂志社编辑,他就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编剧之一。正当电视剧火热播出、观众为剧中故事兴奋连连之时,这位编辑却已经沉浸在另外一种比文学更令他兴奋的事物中,那就是文物收藏。1997年,马未都集合自己众多的藏品,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他自己担任馆长。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3.jpg

扔了烟卷抽雪茄

说到观复博物馆,说到马未都,不得不提到他的经历。

论出身,马未都曾是典型的“文学青年”,他的小说、剧本写得非常出色。

上世纪80年代末,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冯小刚等,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他曾担任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的主创人员。作家“触电”,收入激增,竟然引发了他对文学生存强烈的危机感。尽管《海马歌舞厅》给他带来几百万元的收入,但痛苦思索之后,马未都认定:文学已经不行了!

他觉得,文学是个“虚事儿”,只供三种人欣赏:一、憧憬未来,浪漫幻想的年轻人;二、真正爱好文学的中年人;三、沉浸在回忆中的老年人。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东西,也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精神慰藉,可如果文学沦为一种孤芳自赏的“精神佐料儿”,那么,它的生存就是个大问题。

于是,《海马歌舞厅》还没拍完,马未都就决心转行了。马未都曾做过一个风趣的比喻:“比如吸烟,你突然在人家怂恿下吸了雪茄烟以后,就特别不爱吸普通烟卷,你觉得烟卷没味了。因为雪茄的力量很大。文物就是雪茄,文学就是普通烟卷,一旦你喜欢文物以后,就很难再喜欢文学了。”

当马未都闲逛琉璃厂时,已经彻底变成了自由职业者。除了文学,还有更贴心的事等他干呢。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jpg

三十学艺未晚矣

古人说:“三十不学艺。”一过而立之年,就很难长本事了。马未都可不管那一套,“盛事藏古董,乱世买黄金。”他很快迷上了收藏。其实,早在离职前,他就开始涉猎这一行了。当时,工资只有六七十元钱,省吃俭用攒一年也剩不下千八百,可是,他竟然咬牙买下一件“四扇屏”——1600元!当时,这些钱足能抱回一台电视机了。不过,到手的那件东西,如今增值更快,至少是原价的100倍。

文物集藏,风险很高,一个大件看走眼,就可能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想在这一行里呼风唤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靠眼力,二靠财力。马未都边干边学,从小做大,经过了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手上的陶瓷、玉器、漆器、金属器和古家具等,已达上千件——在收藏界,这个规模,相当惊人了。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jpg

1996年10月,在马未都的奔走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终于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了。“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观,即看。复,即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观复”,大约是奉劝世人: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自创办之日起,“观复”已经搬过三次家了。每搬一次,都破茧重生,更上层楼。

相关阅读:家具收藏家马未都 从工人到收藏大师

2008年元旦,马未都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授了古代家具、陶瓷、玉器、漆器、杂项等收藏知识,此外,还有一部分“薪火相传说收藏”。让更多观众认识了马未都,并通过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百家讲坛》对于马未都来说算不上什么大事,他最上心的,还是他的“观复博物馆”。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jpg

私立博物馆的典范——观复博物馆

如今,“观复”已成为当代内地私立博物馆的典范。2008年一份资料显示,全国200多家博物馆绝大多数靠财政拨款。据说,首都博物馆当年投入高达8500万元。作为私营文化机构,“观复”没花国家一分钱,根据运营成本,“观复”每接待一名游客,需要花费150元;但每张门票只收50元。尽管如此,去年的财务状况,仍能基本持平——这个结果,实在是来之不易!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最早坐落在北京古老的文化街琉璃厂,展出面积约400平方米,陈列以明清传世文物为主;除长年展出的古家具之外,还定期地策划组织专题展览,并举办文化交流讲座等活动。

观复博物馆内的布置温馨而典雅,客厅、书房、卧室、茶室的布置,打破了人们成见里的冷冰冰的博物馆形象。整个馆内只有十多个玻璃展室,不断地更换着新的展览。自1997年1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这里已举办了明末清初青花瓷器展、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明清箱匣展、宋辽金元古瓷展、观复小品展、海上怀旧展、食之美器——康雍乾青花瓷盘展、锤錾工巧——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展、中国古代门窗展、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等十多个展览。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jpg

1999年为配合世界建筑大会,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同建筑报合作,举办了中国古建筑门窗及陈设展,精美的展品和独特的展览设计给20万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瑞环主席在开幕时也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3年10月应文化部要求,远赴巴黎展出中国古代门窗,法国外交部长多米尼克·加卢佐·德维尔潘,文化部长让一·阿亚贡,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女士,油画家赵无极等各界要人均莅临参观,为之赞叹不已,当地的欧洲时报并以大幅文章报导展出盛况。

相关阅读:马未都闲言家具修复:面对残缺要有更高标准

2000年伊始,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迁至朝内南小街,依然沿袭过去的展览方式和风格,力求将更好的展览展现给大家。馆内长年陈列中国古代传世精品文物,定期策划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交流讲座活动。2004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改为理事会制,目前有理事15人,新馆迁至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总占地6亩,展览区及会员活动区2,800平方米;其中书画馆500平方米;古代家具馆450平方米;古代器物馆 350平方米。在2004年6月18日揭晓的“首届中国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入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分别在杭州、厦门和山西建有分馆。

家具收藏大师马未都和他的观复博物馆6.jpg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博物馆、西雅图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等海内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同行曾专程前来交流切磋。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汪道涵、李铁映、龚心翰等国家政要曾经兴致盎然地参观过观复博物馆。另外,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全国政协常委徐展堂,IBM、时代华纳、杜邦、摩根财团、美林财团、通用、诺基亚等大公司负责人,美国大使、英国大使、德国大使、瑞士大使、瑞典大使、意大利公使以及许多驻京外事机构的有关人士也成为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座上嘉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不仅填补了建国以来私立博物馆的空白,而且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生活》、《商务电视》等栏目专门报道了马未都的收藏经历。不但如此,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北京晚报、中国经济时报、文艺报、香港文汇报、中国收藏、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珠宝首饰报、中华文化画报、中国税务报、精品购物指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香港卫视凤凰台、日本NHK等著名媒体还上百次地报道过马未都和他创办的这家小小的博物馆,以声援他的文化事业。北京晚报、中国文物报、珠宝首饰报、时代周报、精品购物指南均开立过介绍文物知识的马未都专栏连载系列。在马未都讲座上,总是座无虚席,一位难求,近年来先后应中外各单位邀请举办过许多讲座,如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杭州各界,美国丹佛博物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