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束腰”

导读:
大部分的中式家具,都可以分为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形式,但这两种形式的家具,各部件的造型差异也都有着一定的造法规律,也鲜明地反映着各自的特点。

大部分的中式家具,都可以分为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形式,但这两种形式的家具,各部件的造型差异也都有着一定的造法规律,也鲜明地反映着各自的特点。

束腰,起源于欧洲宫廷,经过演变,逐渐应用在建筑、家具上面。束腰有多种含义,现大多是指女人为保持腰部纤细而用束腰带束紧腰部的一种行为。家具上的束腰是指在家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内收缩、长度小于面沿和牙条的腰线,犹如女子束紧的腰部,看起来优雅纤细,美观。

 

 

束腰与无束腰两种形式造法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首先需要搞清两者不同的渊源。

无束腰家具

无束腰是指家具的腿足与牙板直接与面板相接,面板以下所有的整体部件空间是缩进面沿的。究其根源,家具的“身架” 是从建筑的框架借鉴而来,应该说,这与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关。建筑的出现是人类进入定居时代的标志,而一旦筑房造屋定居下来,房里就要有日常生活用到的家具。因为家具比建筑出现得晚,也因为在审美层面需要形制上的统一,它对建筑进行了深度借鉴和模仿,如大木梁架结构、榫卯结构,以及建筑装饰等。

无束腰家具的结构就吸取了建筑上大木梁架的造法,家具的腿部也同样吸取建筑的支撑立柱造法使用圆材,且同建筑的立柱一样,多直接落于地面。为起到稳固建筑物的作用,圆柱多形成下疏上敛的侧脚形式,无束腰家具也承袭此特点,而且没有马蹄结构和足底的托泥。 概括说来,凡是无束腰的家具多为:圆材直足、有侧脚、无马蹄、无托泥。

延伸阅读: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之晋作家具

有束腰家具

与之相比,有束腰家具的根源要追述到唐代的壶门台座或壶门床等,开始由每面几个壶门简化到每面一个壶门,再由一个壶门简化到四角只剩四根腿足。腿足位在四角,外形本来就是方的。壶门床、案上下同大,故四足直立,不像屋柱那样有侧脚。壶门从台座上消失,最后遗留下歧出的牙脚,经过蜕变,成为足端的马蹄。壶门床、壶门案原来有底框,部分有束腰家具保留了底框,它就是托泥。凡是有束腰的家具多为方材、直足、有马蹄外,还有多种弯腿,无侧脚,内兜或外翻马蹄,有的有托泥。

龙自古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故此用龙纹做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是古代权利的象征。

无束腰和有束腰家具所涉及的这些造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工匠们所遵循恪守,以沿袭为主变通为辅,少有例外,逐渐形成中国家具独有的一套脉络“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