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史之中国风与中国主义

导读:
“中国主义(Chinesism)”一词的含义,侧重于结构设计和构造意匠方面,而非装饰主题。在17世纪的法国,曾出现了一个与“中国主义”相近的词—中国风(Chinoiseries),其意思与中国艺术风格有关,到了17世纪末“中国风”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主义(Chinesism)”一词的含义,侧重于结构设计和构造意匠方面,而非装饰主题。在17世纪的法国,曾出现了一个与“中国主义”相近的词—中国风(Chinoiseries),其意思与中国艺术风格有关,到了17世纪末“中国风”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怀特(Wattean)、布彻(Boucher)和雷兰蒙特(Pillement)为首的法兰西装饰设计学派成为当时在法国风行的带有中国风格的洛可可形式的主要基地。一些书籍特别是哈尔德(J.B.Du.Halde)关于中国的优秀著作1735年在巴黎出版,以后又被翻译成英文,这在英国激起了人们对中国的极大兴趣。

中国风在英国的广泛传播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并于1760年左右达到高潮。当时的英国报纸在评论这种时尚时写道:“什么东西都是中国式的或者带有中国的味道”,这种对中国式装饰的崇尚明显地表现在椅子、桌子、镜子的装饰细部以及绘有中国式风景、人物和花鸟的织物和墙纸上。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在中国风的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尽管在他做这些工作之前这种风尚早已在英国流行开来。他的《中国建筑与家具设计》一书于1757年出版。钱伯斯曾到东方作过旅行,他于1772年在英国出版了《论东方园林》一书,中国风的流行一般多限于室内装饰上,通常是在公寓的某一个房间或几个房间中使用中国式的墙纸,再陈设一些在雕刻细部和油漆装饰上带有东方情调的木器。18世纪,另一股中国艺术风格复兴的风潮又在英国掀起,被称为英国摄政时期风格,这种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威尔士(Wales)王子影响不无关系,威尔士王子曾在卡尔顿住宅(Carlton House)里用中国的方式布置他的画室。1754年奇彭代尔(Chippendale)出版了著名的《绅士与家具木工指南》一书,在这本书里,中国风格被列为当时三大主要设计风格之一。

中国风格的家具没有什么复杂的装饰,17、18世纪欧洲的设计师们从这一点上看到了中国家具的自然、简洁和真实、从而对其备加赞赏。另外,中国风格的功能性,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质量也是当时西方设计师在正统的古典学院派模式下所作的设计中所缺乏的。

19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上半叶,现代家具设计在材料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设计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但与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之间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战争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和鉴赏家来到中国,除了英国人和法国人以外,还有许多德国人、比利时人、荷兰人、意大利人、俄国人、瑞典人、丹麦人、澳大利亚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他们来中国购买、收集或者直接掠走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明清时代的家具、有关中国家具和室内布置的典籍,以至于在某些西方国家不得不在一些老的博物馆中辟出一些好的位置,或者干脆兴建博物馆专门用来收藏这些艺术品。结果,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中国古代家具中所蕴涵的先进思想和现代观念,虽然那时几乎还没有哪个学者或设计师能够认识到并将中国家具体系看作世界家具发展过程中两个主要的家具体系之一。经过漫长而连续的历史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家具本身已很好地证明,中国古代的设计师和工匠们在创造和发展“现代”家具所具有的活力和才智比西方评论家们所想象的要高得多。这种“现代”属性——直率的设计思想、美妙的构造、细致的材料加工以及精良的技术,再加上对人体舒适度的考虑,使中国古代家具完全区别于静态的、僧侣式的、装饰性的、常常带有纪念性的欧洲家具。

中国主义不仅仅是中国家具的一种表现,它也是现代家具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主义”一词可以与法语中的“日本风格”(Japonisme)相比较,其含义不仅与日本的艺术与文化有关,而且还包括欧洲人对日本艺术和文化的迷恋,而日本文化的起源则与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然而如果撇开20世纪的家具设计师和家具爱好者,那么对于19世纪的普通百姓来说,“中国风”一词当然带有某种猎奇的味道——仅仅是因为看腻了自己那种装饰过于累赘的家具而需要一些调节罢了。事实上就普通百姓而论,除了欧洲文化以外的任何文化,或者说除了贵族艺术(Beaux Arts)和沙龙风格(Salon Style)以外的任何艺术和家具(这意味着一切非西方艺术)生来都是下等的。虽然在拉斯金(Ruskin)影响下所掀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实际上也吸收了许多东方的思想,但即使是拉斯金本人都认为“整个非洲、亚洲和美洲都不存在艺术”。此外,许多现代家具设计师可能会发现,在家具设计中,他们能够从中国家具体系中获得某种决定性的想法。至于谈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包括由西方设计师设计的家具,那么,本世纪初前后的一段时间是最为重要的,那时大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借用各种名义从西方来到中国进行挖掘和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材料。其中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英国考古学家奥莱尔·斯坦因(Aurel Stein)、法国学者佩里奥特(Pelliot)、德国考古学家勒·柯克(Le Cog)和俄国探险家奥尔得伯格(Olderburg)最为著名。他们的成果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许多美妙图景,结果西方设计师们开始对中国古代的家具和其他设计有了更多的了解。正如在本世纪开始前后,由于受原始部落艺术的刺激,西方在绘画和雕塑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样,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这种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家具设计的革命性的创造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