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家具的主要风格与流派

导读:
欧洲家具史上,经过了拜占庭家具、罗曼式家具和哥特式家具等因为贵族审美情趣占主导地位而显得繁复无比并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几个时期之后,进入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喜欢使用一种左右各四根S型腿的折椅,因而时人称之为“但丁椅”。这种椅子是由古罗马的克鲁尔凳加上扶手转变而来的,并在表面的镶嵌和雕刻做装饰,广泛用于公共礼仪性活动场所。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有奇形怪状、变态的意思。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语中又指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艺术风格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静止、挺拔、理性的特征,表现为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动感,还有空间感、豪华感和激情,并有点夸张和戏剧性。作为巴洛克艺术的组成部分,巴洛克家具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追求动感是巴洛克家具的永恒主题,它是一种绝对男性化的家具,充满阳刚之气,坚实而稳定。与之相对应的女性化趋向在后期也出现了,并以甜美、妩媚的形象丰富了巴洛克艺术。

在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家具中,尺度都非常夸张,后期又加上了层叠而过分的装饰,更加咄咄逼人。巴洛克风格的家具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更加自由,并摆脱了模式化的装饰。

巴洛克风格家具在后期的装饰方面,采用涂饰、镀金、彩绘和细木镶嵌等工艺,在上海经营西洋老家具的商店里可以看到它们的时代印记,当然它们是20世纪初的产物,由此可见,巴洛克风格对西洋家具的重大影响,甚至在今天中国的家具制造业中,也可以看到它 们的影子。比如那些整体白漆描金,家具外表线条繁复无比,花纹中带有涡卷纹和草叶纹的家具就是,有的甚至就是从整体到细部的翻版。

巴洛克风格的家具在法国则表现为路易十四式家具,中国的瓷器与大漆对这一风格家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英国则表现为复辟式家具和雅各宾式家具,同样,英国的工匠采用了中国的髹漆、镶嵌、彩绘等技术,并在伊丽莎白时代成为潮流。

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初在法国宫廷形成的一种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手法,随后传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流行于整个欧洲的装饰造型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流行于16世纪到18世纪,它是与古典主义背道而驰的,其特征就是不对称,并以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形象为主要装饰语言,外轮廓不规则的形式遮住了传统的结构,熟悉的雕刻形式与令人耳目一新的图案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的做法都致力于追求家具本身的纤巧与舒适。

洛可可风格在这一时期又表现为摄政式家具和路易十五式家具。由于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与中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路易十四还与康熙皇帝互通书信、互赠礼物。中国的瓷器和玉器及漆器大受法国上流社会赞赏,并且,这些艺术品的装饰题材和纹样也启发了法国 艺术家,他们尝试在家具上面进行绘彩,于是一种表现自由、内容丰富的艺术形成终于形成了。而路易十五式家具的显著特点是薄木贴面技术和镶嵌技术变得非常重要,玫瑰和郁金香成为主要的装饰图案。

英国洛可可风格家具由安妮女王式家具和乔治式家具来体现,特别是维多利亚女王长达100多年的统治时代,被称为英国设计史上的“乔治时代”,也是英国洛可可家具的黄金时期。乔治一世即位之初,英国宫廷和贵族的家具以模仿巴黎豪华厚重的巴洛克风格为主要风尚,有时更加浮华绮丽,出现了大量雕刻镀金的气势宏伟的建筑式家具,然而国内大部分家具则是承袭巴洛克时期英国本民族的风格,继续发展安妮女王时期那种提倡亲切自然,崇尚优雅实用的原则,同时也从中国等亚洲国家吸收了外来文化。

对英国洛可可家具作出杰出贡献的是齐彭代尔。

齐彭代尔出生于18世纪初,早年在奥特勒附近当学徒,之后搬到伦敦,并成为一名独立的家具设计师,受中国园林及建筑的影响,他设计出一批具有中国情调的椅子、柜子和桌子,比如将中国家具中的三弯腿用于他设计的椅子,而无牵强之感。他还写过《绅士与细 木家具制作者指南》等三本家具图册,从而奠定了英国家具在世界家具史的地位。齐彭代尔的贡献在于他善于吸收东方的艺术思想,并将各种家具风格融于一体,创造了新的家具样式与风格,他的设计思想还影响到后面几代人。

齐彭代尔是英国最有权威的家具大师,也是第一个得以本人名字给家具风格命名的平民,从此打破了以君主名字给家具风格命名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