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家具的主要风格与流派

导读:
欧洲家具史上,经过了拜占庭家具、罗曼式家具和哥特式家具等因为贵族审美情趣占主导地位而显得繁复无比并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几个时期之后,进入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

中国汉民族家具的型制和结构在宋代得到基本确定和规范,发展到了明代,出现了堪称典范的明式家具。而在欧洲家具史上,经过了拜占庭家具、罗曼式家具和哥特式家具等因为贵族审美情趣占主导地位而显得繁复无比并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几个时期之后,进入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

15世纪,新兴的反封建力量开始壮大,这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萌芽和发展。神学至上的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了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人本主义思想强调的对人权的尊重,对人的基本生存权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大大鼓励了个性张扬,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和自信心。新的世界观促使新兴资产阶级中的艺术家重新认识古典文化的价值,并掀起了狂热的搜集、研究古典文化的高潮。古代希腊、罗马艺术再次被审读并进行价值肯定,展现其无比灿烂的光辉。这一时期欧洲的艺术出现了以体现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的精神诉求及审美意趣为主导的繁荣局面,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它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轫,转而传播到了法国、西班牙。但是越过英吉利海峡,传到英国则用了将近一个世纪,这倒不光是地理的原因,而是它遭到了哥特式艺术的顽强阻击。北欧的德语国家,同样是哥特式艺术的重要阵地,故而受文艺复兴思潮辐射的过程也比较缓慢。

文艺复兴运动从绘画到雕塑、再到建筑、再到戏剧等艺术形态的辉煌展现,也推动了欧洲的家具设计和制作,使得这个过去只强调体现封建贵族趣味的艺术门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

上海,作为160年前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不管自觉与否,最早、也最放松地吸纳了欧洲的艺术思想。这一意识形态的吸收与消解,在家具制造业上的反映,就是在引进了欧洲19世纪家具的同时,也引进了近代家具的设计理念和机械制造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并对海派家具的设汁与制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西洋家具对文化传播的承当,应该给予肯定。

今天,我们在一些文化娱乐消费场所偶尔看到萍踪无定的西洋老家具,总会感到一种与上海人集体意识相吻合的亲切感,并悄悄唤醒大脑深处的记忆。虽然这个审美过程可能得到一些阅读经验的支持,但家具的式样与纹饰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总能使我们朦胧地梳理出一条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脉络。

正因如此,从文化的角度观照,西洋家具的概念就突破了“可供室内起居使用的木质生活资料”这样一种辞典式界定,而上升为一种可与人亲密接触的文化遗存。哪怕你说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也是历史的忠实记录吧。从这个层面上来认识,如果你想选购一些西洋古典家具装点新居,那么就不能不对西洋家具的各个时期与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

哥特式 流行于12至15世纪,特点是引进了当时教堂的一些装饰元素,其装饰图案模拟建筑上的廊檐、尖顶、尖拱、细柱、垂饰罩、玫瑰窗等,椅子一般以高背为主,立柜多半是柜架式的。结构制作复杂、雕刻精致,象征着权势及威严,整体稳重、厚实是它的主要特征。在宗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那个年代里,哥特式家具体现了贵族和僧侣的思想,所以这一风格在民间家具中很少见。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流行于14世纪至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家具主要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家具的一些造型手法,同时又赋予了新的表现技巧,建筑方面的语汇同样被吸收到细节中。标志是简洁的外形与细部,它直接模仿建筑外形,并采用了简洁的传统线型,装饰以草叶、花卉和动物为主。古罗马建筑中的圆柱和壁柱形式也被运用到家具中,所以像衣柜这类家具常常都是建筑结构形式的再现。成熟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家具,主要成就是结构和造型上的改进与装饰技术的改良。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欧洲的家具设计始终在以装饰为主、形式统一的窄道中徘徊,而且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妥协的特点,那就是对哥特式风格而言,只是形式上的改良,而并非是整个设计思想与制造技术的革命。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家具、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家具及德国、西班牙的同时期家具都是这一流派的分支,但必须指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家具在法国达到了成熟,出现了一大批设计师的匠人,有一种我们常在欧洲电影里看到的四柱床,就是那个时期定型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还把办公听政场所移至四柱床前,形成家庭般的听政环境。如今在凡尔赛宫里还陈列着当年国王使用过的四柱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