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流派之晋作家具

导读:
晋中家具做工精巧,其玲珑剔透之构与苏作的雄健凝重之态、京作的铺张扬厉之势以及广作的秾华靡丽不相伯仲,样式则多为仿清三代紫檀工,乾隆味很浓。其结构精密巧妙,纹式简约洗练,虎腿花牙,束腰托腮,或雕刻镂凿,或螺钿镶嵌。

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它与苏作、京作、广作合为中国家具的四大流派。晋作家具成派于清,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为之特色。其用料手面阔大,以当地所产核桃木为主,榆桦松杉辅之。由于材质稍逊,限制了雕镂工艺的进步,于是便在漆工上做起了文章,铺麻披灰,黑漆描金,十分讲究。如今平遥推光漆、绛州雕漆能成为特色工艺,与此大有关系。而雕饰精微玄妙处,以牙板局部为最。硬鼓纹者,或回字纹,或拐子纹;软鼓纹者,或如意纹,或赤虎头草尾纹。虽有勾勒点染、镂刊摛藻之备,却无堆砌饾饤、寻章摘句之象,皆素朴省略、扼要概括样式也,这与评判好文章的标准“辞约而事举,言简而意赅”似有同工之趣。

晋中家具做工精巧,其玲珑剔透之构与苏作的雄健凝重之态、京作的铺张扬厉之势以及广作的秾华靡丽不相伯仲,样式则多为仿清三代紫檀工,乾隆味很浓。其结构精密巧妙,纹式简约洗练,虎腿花牙,束腰托腮,或雕刻镂凿,或螺钿镶嵌。由于交通闭塞、滞于往来,晋北家具形态上更近乎明式,且蕴存宋辽遗韵。晋南家具多以描金彩绘髹漆,或山水人物,或花鸟文玩,俗称描金柜。

晋作家具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是置之炕头的储柜与被几,其出于北方暖炕大被式的习俗。柜子格板玻璃上多绘戏剧故事,才子佳人、书生逸士,虽说艳俗了些,冶媚了些,却也别致、活泼。庄户人家以大柜、供案、对桌、炕几、神龛为必备,衣冠之家则佐之以屏风、画桌、鼓墩、圈椅、香几等,大件有架子床、闷户橱、多宝格、博古架,小件有梳妆盒、面盆架、半圆桌、官皮箱等等。

晋作家具的用料俗有“一榆二槐三核桃,柳木家具常用料”之谓。榆槐木质坚硬,经久耐用,可用作桌椅板凳的打造,“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动桌椅不好做,硬木还得卯鞘严”即指榆槐制作。由于质坚费工,清以后此料即少为家具之选材。柳木质柔韧,宜雕镌,推光漆箱柜的制作便多用之。“干榆湿柳,木工见了躲着走”,于是晋作家具中的上品多以核桃木为之。其质匀称,理细腻,轻重适度,软硬相当,出品往往予人以丰润持重、四平八稳之感。强直承接榫卯受力有余,变异性也小,且又易于雕花刻饰,若不髹漆,久置则色褐栗,皮赭酱,纹理与花梨木很是相像,故核桃木又有假花梨之称。

晋商几百年的兴盛,为今日的山西不仅留下了十几处已辟为旅游热地的深宅大院,还有宅中甚是考究的家什物品、字画图书等等。20世纪50年代初,从山西拉走的不光是一车车的家具,还有一车车的图书……这都是有据可稽的。

当人们重新审视传统,认识到晋作的价值时,它已闲置经久,毁弃殆尽了。时下又随席卷而来的市场大潮辗转到了新贵们手中,在他们现代化家电和前卫装修的厅室里,摆放一二符号象征的老家具,被视作返璞归真、雍容尔雅之举。但这些老家什一旦离开了发生地、离开了与之相融洽匹配的环境,其价格虽翻番了,价值却要大打折扣。留几件老器物、几幢老房子予昨日的记忆,为历经风雨的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留一份今日的活证,留一份历史的根脉和精神,绝对有必要!

晋作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形成、发展与当时经济的昌盛、地域性文化是分不开的。“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于耕地。”(光绪《五台新志》)太原、临汾等地,在汉、唐时期曾经漕运粮食供应京师长安,却由于历代过度开发,滥砍滥伐,到清代时,“山西平(阳)、汾(阳)、蒲(州)、解(州)等处,人稠地狭,本处所出之粟,不足供居民之用,必仰给于河南、陕西二省。”(孙嘉淦:《孙文定公奏疏·请开条禁输》)被迫出外贸易的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无怪有人说 :“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人”。 山西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兴办私塾、学堂,以提高其文化地位。兼容并取的性格使得山西人材辈出。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雷家大院、侯家大院、日升昌票号等著名的古民居。这些大院少则数百间房间,多则上千,家业的扩大、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家具业的发展,独特的晋作家具就这样形成了。

从当今留存下来的明清家具来看,苏作、京作、广作家具多是硬木家具(如黄花梨、紫檀、红木家具),而晋作大多为柴木家具,极少数为硬木家具。究其原因,一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交通运输的不便使得昂贵的进口硬木难以在家具上大量应用。此外,山西人自古勤俭持家也可能是造成此结果的另外一个原因。

明清时期,使用硬木家具已成时尚。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贵黄不贵黑,黄花梨自然受到明代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他们利用木材的自然特征设计并参与制作家具,多以实用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从而使黄花梨材料为代表的明式家具融入了文化人的书卷气息。见多识广的山西商人因地制宜地使用了本地出产的核桃木作为黄花梨的替代材料,其木质非常细腻,性小不易变形、极易雕刻,色泽浅淡偏灰、柔和且有玉质感,经打磨烫蜡后有硬木般的光泽,远视与黄花梨相似 ;木纹流畅,高贵典雅,重量较榉木轻、类似榆木 ;用手抚之细腻润滑。所作家具均为明式,线条简练、大方古朴,品位亦是很高。

柴木家具制作地域性很强,大都就地取材。南方柴木家具以苏州地区制作的榉木家具为首。北方晋作则以山西良材核桃木制作,其做工之成熟可与苏作媲美,由此形成了南苏北晋两大地域文化的特点。山西历史上文人商贾辈出,富甲一方,讲究生活质量,以致家具生产水平极高。许多晋作明式家具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具之典范。

清人贵黑不贵黄,喜豪华富丽。紫檀木色深沉,极受清皇室宠爱。紫檀因此成为京式家具用材之首选,制作时精雕细琢,存世多为宫廷器物。清中期后由于紫檀紧缺,京作、苏作、广作均采用红木、新鸡翅、酸枝等来继续这样的时尚。而山西人则是用柴木如核桃木、榆木、槐木、松木、杨木等制作家具,不同的是以漆黑色、红色或黑红色的生漆来迎合时尚的口味。

1.椅凳类

圈椅。圈椅自五代《宫中图》和宋人《会昌九老图》出现以后,见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兴起。圈椅,俗称罗圈椅,其后背搭脑与扶手,是由一条流畅的曲线组成。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做法基本与苏作相同。

玫瑰椅。其名称来历不得而知。晋作明代家具中,流传下来的玫瑰椅实物为数不多。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 :椅背较低、背高度与扶手高度相差无几。扶手、靠背与腿子以圆棍形居多。靠背上大都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直立于座面。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枨,横枨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

凳子。也叫杌凳,杌子,这是因为地区的不同,所以叫法不一。不论有多少叫法,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没有靠背的坐具。

条凳。条凳是长条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称“四腿八七”。

与条凳类似的还有春凳、板凳等。春凳也是一种长条形座面,只是座面比条凳要宽些。板凳也是条形座面,只是比较简单、质朴,体形较小。另外还有方凳、圆凳、马扎、脚凳(也叫脚踏)、坐墩等。

2. 柜橱类

是储藏物品的家具,柜的形体较大,有两扇对开门,门内有横隔板,可放衣物、书籍、食物等。柜的式样也很多,常用的有圆角柜、方角柜、两件柜、四件柜等。

橱也是储藏物品的家具,但橱的形体较柜小些,形如案与矮柜的结合体。橱的式样也很多,有闷户橱、连二橱(两个抽屉)、连三橱(有三个抽屉)等。明代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橱面之下有抽屉,抽屉之下又有闷仓(或叫暗橱,将抽屉拉出后,可向闷仓里存放物品)。因此,这种橱也叫闷户橱。晋作闷户橱前腿外侧与橱面之间有花牙作结构装饰。

圆角柜。其特征是 :都用圆料,四立柱与腿子连成一气,是一块木料制成。更主要的是它没有合页,其门与柜子的结合,是门轴插入的作法。圆角柜有明显的侧脚。柜顶也有喷出的柜沿。

方角柜。其特征是:柜体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没有侧脚。柜顶也投有喷出的柜沿。而门扇与立柱之间是铜合页。

竖柜。以竖而高为特征,这是指比较一般的柜子而言。

四件柜。就是由四件组合而成的柜子。其上部是两件如箱形的矮柜,下部是由两件较高些的立柜组合而成。因此也有叫它顶箱立柜的。四件柜也可以分开使用,即成为两件柜。

3. 桌案类

方桌。方桌是使用最广泛的家具,一般称为八仙桌,尺寸略小些的叫六仙桌。

四仙桌。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在此两种基本造型的基础上,作出不同的处理。例如:腿部有方腿、圆腿,枨子有罗锅枨、直枨、十字枨和霸王枨 ;脚部有直脚、马蹄脚 ;枨上装饰有矮老,有卡子花,牙子、绦环板等。方桌的式样是十分丰富的。

条桌。条桌是一种长方形桌面的桌子,其基本造型与方桌同。其共同特点是: 四腿与桌面基本上成直线,腿子不向里缩,这是桌子区别于案的主要特征。条桌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放置器物,也可以下棋、弹琴、读书、作画。

半桌。顾名思义是方桌的一半,比条桌宽,俗称接桌。它的体积较小而易于搬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拼成方桌一起使用,在民间很是流行。

抽屉桌。就是带有抽屉的桌子。

月牙桌。就是半圆桌,取圆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弯腿、蚂蚱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无束腰。

炕桌。是一种配合人们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炕桌是山西常见的家具,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山西形成了屋广炕大,多在炕上活动的生活习俗。无论是吃饭、喝酒、读书、写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里,在炕上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多,所以山西兴用炕桌。炕桌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动的优点,用时摆上,不用时可撤下来,立于不碍事的角落。在夏季,还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广,是山西家庭必备的家具。

山西家具用料以榆木、核桃木、柏木及楠木为主,虽然不及紫檀、黄花梨名贵,但丝毫无损其艺术价值。因为任何艺术品,艺术性总是第一位的。由于柴木资源更丰富,工匠能进行更多的实验创新和自由发挥,结果创造出许多我们现在看到的个性极其丰富多样的结构和造型。许多高古柴木家具的造型,是后来程式化了的硬木家具中所没有的。现存的一些高柴家具的制作年代也早于硬木家具,年份可上溯至元代,甚至宋辽金;而结构也比以黄花梨、紫檀家具丰富多彩。山西家具在艺术造型上是多姿多彩的,体现了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家具有的含蓄简约,有的秾华富丽,有的朴拙自然,可以说代表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其实明清黄花梨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就脱胎于柴木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先生在谈及自己的研究和收藏体会时说,“收藏家具不应只看木质,尽管木质是个重要方面,还要看造型、年代、结构、做工及凝聚的文化内涵。”这是收藏的一个磨练升华的过程。

我们应该重视身边的老家具,是我们先人的智慧。

晋作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它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了它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工艺价值。其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晋作家具制作技艺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家具在明代中末期硬木材料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以当地软木材料代之而起,成为家具制作世界里的一枝奇葩。晋作家具利用当地优质软木如核桃木、榆木、楸木为材,沿用制作硬木家具的技术,制作的家具线条流畅、厚重质朴,被业内人士称为“软木黄花梨”。其本色家具要经煮、泡、烤、磨、漆、光等工序。大漆家具要经过披麻、披灰、上漆、描金、画彩等复杂的工艺流程。“龟裂断纹漆”“竹木藤三木结构”“五彩与描金”等是其主要的技艺绝活。在过去,晋作家具一般由工匠上门制作,不惜工时,求佳求精,因而出现了“家具不出门”的现象。家具制作技艺主要以家庭传承的方式沿传,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制作的晋作家具,存世的实物已很有限,其技艺传承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急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