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海派”红木家具

导读:
我国的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被世人一致公认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瑰宝。历史不足百年的“海派”红木家具作为一种有独特影响力的家具文化于京、苏、广三大派之外独树一帜。

我国的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被世人一致公认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瑰宝。虽然经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系列社会动乱和经济衰败,但红木家具以其艺术和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延续至今。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历史沉淀和人们生活习俗上的差异,文化形态的差异,与外界特别是与海外文化交流、沟通程度的差异以及居民的来源、组成结构上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红木家具款式三大派,即以皇城深宫大院、官宦府第的陈设家具为基本款式的京作;以江南楼台亭阁、书香门第的起居家具为基本款式的苏作和以南国会馆茶楼、商贾豪门的会客家具为基本款式的广作。历史不足百年的“海派”红木家具作为一种有独特影响力的家具文化于京、苏、广三大派之外独树一帜。

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便利,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五方人群混居,市场万商云集;文化形态方面时尚与习俗包容并存,继承与借鉴兼收并蓄,中华文明与西洋文化互融互补,移民城市的文化艺术特点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上海的红木家具与上海的城市建筑、电影戏剧、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浓重的“海派”风格。“海派”红木家具注重实用功能与居室摆饰功能结合,造型样式中西合璧,装饰纹样时尚与传统并重,整体风格既不张扬,也不媚俗。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不倦追求,“海派”红木家具以其艺术成就成为上海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消费者的挑剔和排他举国闻名,“海派”红木家具虽然是吸收了古今中外家具艺术的混血儿,但因其风格、造型融入了这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潮流和贴近消费群体的审美观而备受青睐,各地以上海为销售目的地的红木家具产品若想取得成功,或多或少都要带点“海派”味道。

所谓的红木家具“海派”风格并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并不是某种或某件具体产品样式,而是这个城市“海派”文化艺术潮流和消费群体审美观形成的对红木家具产品全方位的导向,是对红木家具从业者在体现文化艺术潮流和消费群体审美观努力过程的一种肯定和褒扬。

从九十年代起,红木家具市场需求量剧增,区区几家国营企业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适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刹那间涌现出众多大大小小的民营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上海邻近省市,如常熟等地区,企业数量如滚雪球般惊人增加,加上来自广东的红木产品由外销大量转为内销,不同地区、不同体制、不同规模的红木企业一哄而起争抢市场蛋糕,造成民营企业从诞生的一刻起就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承担着沉重的生存压力,不少企业无暇顾及提高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随着市场逐渐规范健全,消费者由狂热趋向冷静,由从众心理提升为对产品品位的追求,促使民营企业从草创逐步走向成熟。许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摸索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规律,确立本企业的经营方针和产品风格,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特别是一些有胆魄有激情的优秀经营者,多年来不惜投入精力财力,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提升产品的“海派”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工艺价值,他们的努力无一例外使企业获得了公认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有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被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取而代之,不少企业的生产规模早已超过当年的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成熟使“海派”红木家具产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和活力。上海的民营企业家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称,重振“海派”红木家具雄风,塑造新时期的“海派”形象的责任,舍我其谁!

重振“海派”红木家具雄风,塑造 “海派”红木家具新的形象,重要的不在于产品的“多”而在于“精”。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产品,就其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而言,大部分只能算作“商品”。作为工艺美术领域中的“海派”红木家具,应该是能够体现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和“精品”, 应该是有着深厚的“海派”文化支撑、精到的设计、用最节俭的材料消耗实现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的工艺美术精品。

十年前,针对当时红木家具市场掺假使杂、粗制滥造等混乱状况急需扭转的迫切需要,上海市地方标准《红木家具产品标识规定》应运而生,规定产品必须真材实料,要求经营者明码标识,在当时无疑是对症下猛药。十年后,人们开始厌烦“真材实料”、“假一罚十”等等老掉牙的承诺,价格便宜的低档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和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对红木家具地方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地方标准正在进行修订,在标准修订研讨会上,企业踊跃参与程度超出了主办者的预计,发言者一致建议地方标准应该强调产品艺术含量和工艺水准,提升上海红木家具产品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