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之金漆镶嵌

导读:
金漆镶嵌、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花丝镶嵌、宫毯、京绣著称的“燕京八绝”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是具有鲜明“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其中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已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六朝古都北京城,自古就汇聚了大批技艺高超的工匠,以金漆镶嵌、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花丝镶嵌、宫毯、京绣著称的“燕京八绝”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是具有鲜明“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其中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已于2008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金漆镶嵌的历史源流

早在七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开始使用漆髹饰物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漆器的工艺品种不断丰富发展。漆艺早期的工艺技法主要是漆绘,商代出现了镶嵌工艺,战国时期出现了脱胎漆器,汉代出现了雕填工艺,三国时期出现了虎皮漆(又称犀皮、菠萝漆),唐代出现了剔红(即雕漆),宋代出现了断纹仿旧漆器,明代出现了百宝镶嵌,清代出现了立体镶嵌。

元代曾设有油漆局,属工部领导,配备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掌管髹漆之工。元代漆器的主要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元代螺钿漆器的特点是螺片由厚变薄,开创了“软螺钿”的新工艺,因而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漆器生产是一个新的兴盛时期。永乐年间皇室在果园厂(今西什库东)专门设立了官局制造漆器。关于果园厂的漆器,适如明代著名漆工杨明所说:“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即果园厂)之始,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又据清代高士其《金鳌退食笔记》:“果园厂,在棂星门之西,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所制盘、盒、文具不一。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而愈新。其盒制贵小,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古色苍莹,器传绝少,故价数倍于剔红。二种皆称厂制,世甚珍重之,而不可多得”。

清代设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42作,其中设有“漆作”。漆器产品主要有车、船、轿、仪仗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和器具,也有各种装饰摆件。乾隆年间颁布的《工部则例》中有《漆作用料则例》、《漆作用工则例》、《泥金作用料则例》、《泥金作用工则例》。此外还有《圆明园漆作价值则例》、《圆明园漆活彩漆扬金则例》、《圆明园内工佛作则例》等,分别讲述了制作灰胎、漆胎、描漆、描金等工艺的配料、操作。

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几处描述了漆几、漆盒、漆盘、填漆床、黑漆嵌蚌楹联、螺钿柜子、泥金屏风等漆艺家具工艺品。

从宫廷到民间

清王朝的灭亡,使漆器这一宫廷艺术大步走向了民间。如“英明斋”创始人苏明堂是清末皇宫中的漆画匠首领。辛亥革命后,苏明堂流落民间,在金鱼池精忠庙旁开办了“英明斋”,开坊收徒,桃李满天下。

还有一些无字号的作坊。虽无字号,却有来历。清代光绪年间,漆器艺人韩启龙在东城沙井胡同开作坊,专应宫中之活。光绪皇帝之“君棺”即为韩启龙所做。韩启龙的弟子孙其祥在橡皮坑胡同开作坊。孙其祥的弟子王兴瑞又在马圈胡同开作坊。王兴瑞弟子众多,其中最有成就者当首推王珍。新中国成立后,王珍在北京金漆镶嵌厂从艺,为挖掘、恢复传统产品做出了宝贵贡献,并培养了很多新人。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漆器作坊,都是擅作彩绘雕填类产品的,被称作“苏漆作”。

清代光绪年间,王俊江在隆福寺街开办“永信局”金漆镶嵌作坊。其弟子魏焕丰于1914年也在隆福寺开办了“华丰斋”,生产镶嵌类产品。这些擅作镶嵌类漆器的作坊被称作“巧器作”,后来又顺口叫成了“小器作”。

由于受师传关系和作坊规模的影响,这些作坊除了在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有“苏漆作”和“小器作”之分,在品种方面也形成了大体分工。其中大部分作坊以家具、屏风和摆件类为主。但清代光绪年间在东四六条开业的“中和局”,以及出师于“中和局”的张文彬于1914年在南箭厂胡同开办的“兴一局”却是以牌匾楹联为主。同是光绪年间在西四开业的“隆和号”则以首饰盒、提盒、捧盒为主,人称“盒子铺”。其中,“中和局”和“隆和号”的创办人为谁已难考证。

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

北京金漆镶嵌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首先选用上好木材经烘制定型处理后制成木胎。一般选用红白松木。因为松木木性较为稳定,不易开裂走形。但松木质地较软,花纹也不够美观大气,而经过多道工艺处理后,不再显露木纹,可谓“扬长避短”。然后披麻或裱糊布、纸,刮灰,以起到平整、加固、托漆的目的。再施以中国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制成漆胎,具有不变形、不脱落、防潮防腐、耐酸耐碱、经久耐用等特点。在造型方面,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在装饰手法上,不同工艺各具千秋。

镶嵌  亦称“花镶嵌”。以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和螺钿、牛角、兽骨等为原料,以锼、磨、堆、铲、镂、雕等技法制成人物、花鸟、山石、楼台等浮雕,镶嵌于漆胎之上。为烘托主题而点缀的远景山水,昆虫小草等,多以彩画、锼金、勾金等技法描绘。如只用贝壳制作,称为“螺钿镶嵌”。如以象牙、玛瑙、翡翠、碧玉、水晶、珍珠、青金、绿松、玳瑁、珊瑚、琥珀等为原料,称为“百宝嵌”。这类产品,翻转折叠,层次清晰,雕刻细微,玲珑剔透。若施以高浮雕技法,于浮雕之中显现立体效果,谓之“矫嵌”,是更为精湛的技艺。

彩绘  即“彩画”。亦称“描漆”、“描华”。一般以黑、红、紫、黄等各色漆胎为画面,以各种色漆及金银粉为颜料,以特制的画笔为工具,精心描绘。细分之,又有描漆、描金、锼金、平金之别,或兼而有之。这类产品,犹如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生动而细腻,典雅而隽秀,情景交融,灿如锦绣。锼金产品则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主要用于表现山石的层次脉络。在漆胎之上敷贴金箔,称为“平金”。在金箔之上绘画,又有两种技法。一为彩漆描绘,称为“平金开彩”,富丽堂皇;一为黑漆描绘,称为“平金开黑”,苍劲古朴。“堆古”也属于彩绘门类。主要是堆漆,但也有堆胶的。以漆胶堆积的景物有很强的层次感、立体感。若再加以涂罩处理,愈加光泽鲜亮,质感丰润,称之为“罩漆”。

雕填  全称“彩漆雕填”。雕填的基础是彩绘。彩绘之后,需按纹样轮廓,用特制的勾刀勾勒出较为浅细的纹路,称之为“剌”或“雕”。打金胶后,戗之以金银粉或填彩漆,称之为“填”。运用雕填工艺对花瓣树叶、鸟羽兽毛、人物景物等细微部位的刻画称之为“撕筋”,细如毛发,宛若游丝。这类产品具有线条流畅,锦地规整,色彩艳美,富丽堂皇的风韵,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刻灰  又名“刻漆”、“大雕填”。其灰地工艺具有特殊要求,灰层略厚且刚韧相济。髹漆后,在漆胎上敷以图案,以勾、剌、片、起、铲、剔、刮、推等技法,雕刻出和谐精细的凹陷纹路,最后施粉、搭彩、固色。这类产品线条饱满,圆润流畅,但又风格有别。有的色彩艳丽,如工笔重彩;有的刀锋犀利,具有粗犷浑厚之气韵。

断纹  即在漆地之上制作均匀细密的裂纹。从工艺上划分有晒断、烤断、抉断、颤断之别;从艺术形式上划分,有龟背断、梅花断、蛇腹断、流水断之别。漆纹裂而不糠,仿古旧而不脏,给人以饱经沧桑后自然形成之感。

虎皮漆  工艺复杂。先要在漆地上制作高低不平的花纹,低凹处层层涂饰各种颜色的色漆,磨平滑润,五彩斑斓。其要点是花纹既不能呆板,又不能杂乱。虽是人工所为,却似天然生成。

一件产品可以只采用一种工艺制作,也可以多种工艺相结合。明代黄成著《髹饰录》称之为“复饰”。

北京金漆镶嵌作品题材非常广泛,有历史典故、文学名著、 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名人字画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文化领域。大多有繁荣昌盛、前程似锦、福禄寿喜、吉祥如意之寓意。各种题材都非常讲究构图。人物生动,仪态万千;山水楼台,情景交融;花鸟鱼虫,生机盎然,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

艺术创新与成就

北京金漆镶嵌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方面又不断取得新成果。例如,彩绘雕填工艺中的淡彩风格,给人以水墨丹青、淡雅飘香的艺术享受,与浓抹重彩、金碧辉煌的传统风格相比,别有洞天,而又各具风采。“金髹写意”则以彩绘、平金、雕填工艺为基础,融入版画以点线面相结合构图,以阴阳明暗相映相谐的技法,又借鉴国画中皴搜、点晕、滃染等技法,形成了粗犷、浑厚、葱茏、大气的写意风格,使人似曾相识,而又耳目一新。将古旧花板(即金漆木雕)移花接木,巧作新诠释而设计制作的家具、挂屏等高雅别致。

至于在造型、题材、纹样、功能等方面的创新更是丰富多彩,既体现时代气息,又保留古香风韵。借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句话来说,叫“移步不换形”。